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hina.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china. Show all posts

2010/01/24

今天最高溫: 零上兩度



因為網路封鎖控制的關係
多日無法連接各大blog, album...以及大部分台灣網站
今天終於暫時突破重圍了!! (在鐵幕中生活大不易)

剛到北京的第一天 真是無比悽慘
公司宿舍躲在一大區建築物中的某一棟的某一層
清晨六七點連個問路的人都找不到
我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中
拉著兩個共40kg的大行李,在雪地中困難拖行尋找
(讓我想到Jack London"To Build A Fire")



(看起來很短的路其實要走很久)
心中不斷暗嘆自己命運多舛
偶然出沒的路人也用異樣的眼神看著我
(而且完全沒有要幫我的意思)
回想起清大的男生還是不錯的,至少會路見不平,
幫忙拿個行李或搬個車之類的...

好不容易抵達隱密的宿舍卻發現環境太差
當下決定搬走...又折騰奔波幾個小時
所幸老媽在生日當天搭飛機來陪我
疲累和不安的心情才逐見好轉
不料隔日清晨,旅館的廁所居然壞了
不斷噴水出來,直到一個多小時不停打電話威脅抱怨
才有人來修好...真是一刻也不得閒

在北京的第一周在極冷和不適應壅擠的交通狀況中開始
有一晚還因為太擠被擠下車結果發現下錯站....
叫計程車也總是被拒載,上周三一晚被連拒四次
創下同事間的最高紀錄,連老闆都覺得我太可憐
第二天順道帶我回家 哈

有時候走在路上都不敢相信自己瞬間跑到北京
人生真是充滿不確定性呀
在搬家安頓下來後,天氣回暖,太陽也出來
上周氣溫中於來到零上的溫度
最近也看到晴朗的藍天! (北京藍天很不容易)
心情不禁雀躍起來,希望之後的生活能夠越來越順利!

2006/05/01

交河故城

搭乘非法的私人taxi到交河故城,車內承設挺有趣的,讓我聯想到畢旅去做頭髮,為了趕時間在普吉島搭乘的小TAXI。一人車費才2RMB,不過車速較慢,終於到達後發覺交河故城規模比起高昌大上許多,然而聽了解說才知道是交河保存較好,從前的高昌故城才真正宏偉呢!







故城為車師人開建,建築年代距今約 2000~2300年,因為兩條河水繞城在城南交匯,故名交河。交河故城建造在一片樹葉狀的高地上,兩側是筆直的懸崖,故城中寸草不生,崖低卻是河流綠洲,像一艘滿載佛教文明的大舟。

故城由廟宇、官署、塔群、民居和作坊等建築組成,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交河是車師前國國王的治地,是車帥前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13世紀下半後,屢受戰亂禍害破壞,明朝永樂年間該城已廢。交河故城幾乎全是從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築物有三層樓那麼高,經歷了這麼長時間後依然保存著,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大也是保護得最好的生土建築城市。



我們在故城中繞阿繞,想像著幾千年前這看似荒廢的古城從前繁榮情景,中央大道左右原本應該是繁華的商業區,如今僅剩幾敦遺跡,真是千古風流俱黃土。突然想到幾千年後的上海或台北,會不會也一團荒蕪成為後人弔唁思古處?然後會有遊人指著一零一大樓遺跡,述說千百年前信義區繁華的歷史…

交河故城中有一處嬰兒墓,看著一個一個隆起的小小土坑,幾千年前是否發生過瘟疫?留下這樣的一群嬰兒墓地令人心驚。





交河故城中的佛像,土柱保存依稀保存下來,偌大的土敦雖然殘破,仍可窺見鼎盛時期宗教力量影響力之大。



走到最後居然有些迷失方向,在空無其他人的千年故城中遊蕩,聽風在原生土製成的廟宇間竄著,抬頭,只見荒蕪。

火爐中的第二日坎兒井

第二天窗外一片黃土瀰漫,行走的人們紛紛著長袖。據當地人說夜裡起了大風,感覺是我們俗稱的沙塵暴。能見度因為黃土變得很差,好處是大太陽被遮蓋了,溫度感覺也低了不少。





坎兒井



旅宿對面就是坎兒井,於是我們直接步行,中途還遇到昨天載我們的司機,土魯番還真小。坎兒井參觀區讓我聯想到高中地理老師,還記得她認真的那鼓幹勁讓我們班地裡成績有不少起色。井區把原本是明渠的地方上面加蓋黃土,讓旅客感受暗渠的內部結構,真正的暗渠則是遊人禁止進入的。我們參觀的這條坎兒井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人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真不容易,莫非土魯番的餐廳老闆娘不斷囑咐我們這裡水資源珍貴,要省著點用阿。

生長在四面環海的台灣,很難理解高山融雪是什麼概念阿!

2006/04/30

土峪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火焰山和我的中暑

土峪沟

這個景點較遠,一般旅遊團通常不會去,到達以後心裡有總慶幸感。土峪沟保存了原始的維吾爾族村莊和生活方式,溯源而上還能夠看到西晉時期保留下來的千佛洞,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進村莊內,只是站在高處觀望整個土峪沟,一個橢圓形的綠色村莊為翠綠的葡萄樹舖蓋,在大陸黃土漠地包圍下益顯清翠珍貴。狹窄延長的通道繞過山丘,順著路線眼光來到山壁上的幾個洞窟,那就是宗教中心所在吧?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和火焰山



前往千佛洞的途中感到全身不對勁,受不了過於悶熱的天氣,生平第一次中暑了。在台灣這樣的熱帶氣候長大的小孩居然在大西北內陸頭一次中暑,除了頭昏腦脹以外還上吐下瀉,這中暑中的不輕,實在太有趣了。

無視生理上的不適,打起精神走向景區。洞內的古蹟幾乎都被破壞殆盡。許多面牆壁被識貨的外國恅成片挖走,空留解說悲哀歷史的石碑,讓我們這些真正延承中華文化的子孫氣憤不已。剩餘帶不走的,則是一張張被破壞的佛像壁畫,開放的幾個洞窟中,各各壁面上有成千上萬的佛像。然而,每一張臉孔都被蓄意破壞,即便是局部的破壞,也無一佛相倖免,我佇在那想,到底是文化大革命的餘焰燃燒到遙遠的大西北?亦或帶不走的外國佬蓄意破壞?

原本神聖庇祐人的佛像,慘遭無情的毀壞,一張張被挖走雙眼的佛畫,看久了讓人不寒而慄。走出洞窟,正巧遇到一群觀光系的學生聆聽教授講解,我豎起耳朵時,故事已經到了尾聲,只聽見教授對學生們說著“我知道你們心裡很難接受,如果你們第一次聽到這些而不感到震撼那是不可能的…”這番話在夕陽下餘繞,氣氛肅穆悽涼許多,一旁路過的我十分好奇千佛洞到底發生過什麼的故事?

回來做功課才知道柏孜克裏克千佛洞始鑿於南北朝後朝,歷經唐、五代、宋、元朝,始終是西域地區的佛教中心之一。原共有洞窟83個,現存的57個中,有壁畫的為40個,壁畫總面積1200平方米,壁畫內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畫像為中心的“佛本生經變”故事畫、佛教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頌揚佛法,供善男信女禮拜瞻仰。 







回鶻高昌是該石窟群最繁華的時期。西元13世紀末,高昌王室東遷甘肅永昌,事實上是伊斯蘭教傳入吐魯番後,異教衝突中千佛洞遭到毀壞,壁畫人物眼睛全部被挖掉的。

出了千佛洞,看到赭紅色的火焰山中段,山腳下有幾隻供遊人騎乘的駱駝,十分有大漠的感覺。那一幕伴著夕陽深深落印在我腦海中,心裡感覺好空曠好空曠…

離開千佛洞,整個已經人全身無力,在火焰山下照了幾張合影便匆匆趕回市區尋找旅社。

高昌故城

第二站來到高昌故城,這時候的我已經被曬的有些受不了。選中了一輛毛驢車,我們便進入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古城。此城始建於西元前1世紀漢代,是世界宗教文化薈萃的寶地之一。景點身處還有一塊特別圈起來的地方,據說玄奘曾經在此講經。









高昌故城呈長方形,周長5.4公里,分外城、內城、宮城三部份。外牆基寬12米,牆高11.5米,夯士築成。全城有九個城門,西面北邊的城門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紀末的戰亂中廢棄,大部分建築物消失無存,目前保留較好的外城西南和東南角保存兩處寺院遺址。內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規則的方形小城堡,當地人稱“可汗堡”。

其中兩院遺址都在維修不讓旅客進入,我們晃了一圈以後和駐守的年輕警衛聊了一下(一直拍馬屁叫他帥哥還蠻有用的,給我們講解了牆上的佛像雕塑痕跡),還遇到一個看起來十分具有考古感的外國人。回程Angel要求自己駕駛毛驢車,不聽話的驢子居然要主人喊”let’s go”才開跑,讓說盡漢語怎麼使勁扯韁繩都沒用的我們哭笑不得。

離開高昌故成後前往土峪沟,路邊的景色非常壯觀,公路沿著赤紅色的火焰山蜿蜒,地势越來越高,往車外看是成片風化後黃禿禿的雄偉山脈,對於親眼見到的風景有種不敢相信的感覺,那些常出現在電視中,discovery or 八千里路雲和月的風景,竟真真實實出現在眼前,為這壯麗的景致懾服,什麼話都說不出,心裡只充滿著能夠來到此地的感激。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維族孩子們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維族孩子們第一站抵達的是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魯番市約40多公里,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2公里。





墓葬按家族種姓分區埋葬,以天然礫石為界,區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多米的長的斜坡墓道,

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





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平頂或穹窿形頂。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

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臺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面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





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古墓中出土有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



這裏出土的木乃伊(即乾屍),足可與埃及木乃伊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漢人為主,同時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數民族居民,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古墓內的物品大多已經被遷移至土魯番博物館,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十二生肖的雕像和空空如也的古墓地道,幾面牆壁中還留有模糊的彩色壁畫。





在古墓景區有一群維族小孩,好奇的大眼睛不停地盯著我們,看到我們手中拿著相機,這群小孩興奮地聚集在一起擺pose,語言不通反正讓我覺得他們更加純真可愛。





其中有一個大眼睛手中拿著鮮花的小女孩特別可愛,印象十分深刻。 他們赤腳在大太陽下跑來跑去,異國風味的臉孔讓人覺得置身於MTV的故事情節中。

出發吐魯番

上午為了改喀什飛機票的事情,弄得暈頭轉向,沿著馬路走過一個又一個二路公車站牌,最後依然無疾而終,直到快要中午才到達烏魯木齊的南長途車站。撘了接近一個小時的公車上,身邊站著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維族美女,濃密的眼睫毛真是迷死人,可惜公車上太擠不好意思張狂的拍照,維族漂亮的女生很多,算是在新疆旅遊的意外收穫

到了車站很興奮,看著站牌上寫著往“土魯番”,“車師”,”和田”,”輪台”等等歷史課本上的地名,居然化成現實呢!每站之間可是幾百甚至幾千里的距離,無非人人說來到新疆才知道中國之大。

這是一個回教風味的車站,每個站牌上除了漢字還有維吾爾語,車站裡多數是回民,看著許多輪廓深邃的維族人眨著濃濃的睫毛,頭上披著頭巾,被美女圍繞的我頓時覺得自己身處在中東之類的國家,這裡真的是中國嗎?在車上接到爸爸遠洋打來的長途電話,從中國最最東南的台灣到最最西北的新疆,熟悉的聲音從電話遙遠那端傳來時,有一種難以言語的不真實感,我在通往土魯番的汽車上呢!

下車後已經下午三點多,市區呈現沙漠植物的街景,看見許多不知道肥大的綠色矮小樹木,以及黃色的土敦,很有想像中土魯番城市的感覺。39度的高溫,太陽連續炙烤已久的空氣被蒸的暖烘烘,在街道上行走沒多久覺得自己也快熟了。

土魯番主要有八個景點,外加一個較遠的土峪溝,趕一點的話據說一天就可以全部逛完,但我和Angel決定不要走馬看花,將行程分為兩天慢慢晃。

2006/04/29

戶外店集合與烏魯木齊的夜店

晚上八點多已超過行前說明會時間,搭上一看似吉普賽般浪盪維族女子

(邊開車邊嚼口香糖,中途還想坑我錢)的私營計程車,趕到戶外店。



這裡第一次看到飛雪和燕子。前者瞳孔是褐色,說話口音讓我懷疑他是少數民族。

叫燕子的女孩十分熱心,讓我到喀什不用擔心還帶著我去路邊的聚會。

一群常途步的老驢在路邊天南地北的聊起來,涼爽的傍晚配著啤酒烤肉和囊,

面對陌生的我他們大家都很熱情,聽到我從台灣來更是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

大口吃肉痛快喝酒,北方人的豪邁讓我感覺很舒服,一群這輩子可能再也無緣相見的

人們在路邊把酒言歡,很有武俠小說中那種江湖的氣派。

我十分enjoy這個場合和氣氛,心裡默默地想要努力記住那街角的每一個細節場景。



晚一點燕子帶我去新疆唯一一家有外國人聚集的Bar, 以一個Bar來說這裡沒有什麼特別吸引我的,

倒是發現身邊這個女孩有些急於想表現自己的女孩子比較心理,心裡覺得有點好笑,

倒也難為身為烏魯木齊人卻以被誤認為上海姑娘自豪的她。



晚一點終於見到久違的Angel,心情真的非常好,兩個人談話談到兩點多才睡著,

不知道下次有這樣的機會是何時?

國際大巴札

尋找傳說中頗受好評的阿吾拉力奶油冰淇淋過程中,意外發現二道橋的大巴札就在旁邊麻!!




這幾天烏魯木齊特別熱,冰淇淋店生意興旺,除了我們這一桌其他青一色是回族人,店員不太會說漢語最後算帳的時候少收錢,我們解釋著要給她她還是弄不太清楚,以為我們誤認她多收錢,最後只有做罷。

手工冰淇淋有奶油,櫻桃,巧克力和桑椹四種口味,和普通的冰比起來奶味更濃郁些,口感也比較稠密,大熱天吃清真冰淇淋,心裡十分滿足。

店裡還有一個木桶,同去的人說是清真一種特別的飲品,由大麥釀製內涵紅枣蜂蜜,成分特別健康養生。品嘗了一杯,由於是大麥釀造有一點點啤酒的感覺,不過比較甜也比較好喝。




美食享用完畢,走向大名鼎鼎的大巴札。回教風格的建築物內其實就是一個個賺旅客錢的紀念品商販集散地。但是裡面居然還有肯德基和家樂福分店,看了快要暈倒,真是煞風景。





主要的商品有英吉沙小刀,頭巾披肩,飾品等。比較吸引我的是傳統樂器,還有手工的木雕和銅製品。樂器分為各種不同尺寸,最後選中一個馬琴和咚不拉。銅製的花瓶非常精緻,比較受到女性的關愛。木雕也很精巧,然而不知道是純手工本來就不價格不菲,還是因為我們一臉闊觀光客樣,木工的杯墊大概比任何一個家中的杯子還貴。

英吉沙小刀也是各有特色,手工製造每把都獨一無二,可惜據說乘坐飛機無法攜帶,只好忍痛割捨了。





我們選中一家工藝品大肆採購一番,店老闆娘中文說的不錯還有大陸腔,和她的異國臉孔搭配起來十分有趣,店主從巴基斯坦來,不太會說漢語也不太會算數,同行的人想多買些要個好折扣,沒想到他多買算比較貴,讓我們哭笑不得。店主雖然算數不好但是手藝驚人,店中許多精緻成品都出於他的手中呢!

南山牧場

等車前在街上小晃一下,到處都是賣囊的攤子,各式各樣的囊上面有不同花紋,
想到第一次看到這種新疆主食時的興奮,沒想到現在已經身處新疆。

五月初的天氣仍算冷,同行的人告訴我南山的菊花台花兒還沒開,草也還沒綠,要我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失望。五一的確不是適合來新疆的時間,但只有這個假期的我也莫可奈何。


幸運的是當車子駛進南山時,眼框中的印象換成一幅清新碧山綠草風景畫,純潔的綠和藍顏料上色後突然靜止地收了起來,無限遼闊的天空,白雲悠悠地閒盪,間或有老鷹天翱翔,銳利線條劃破藍天的寧靜。


地面上是一座座低緩起伏相連的山坡,草沒有完全長出,只是稍稍探出頭來,因此山是輕輕的綠色,像是初生嬰兒的毛髮般,淡淡地柔軟地。 走出車外,看著黑色白色或黑白相間的羊兒,慢步低頭吃草,綠色的山坡上點綴著團團小毛球,那畫面柔和的就像童書中印刷的圖畫插頁。 騎著馬匹踱入林中,初春的殘雪未消融,白霜溫馴地鋪在每個轉彎的山腳下。空氣清新中猶帶點冷冽,小溪閃爍金色的陽光折射。


騎在馬背上跟著山徑坡度起伏,達達的馬蹄聲,真實而清脆,達達達,那韻律均勻而穩定,是與土地私語的回應,我為這原始自然的節奏迷住,仔細諦聽馬蹄在谷中厚實又有些遙遠的扣地回音,心裡十分輕靈,什麼都沒有,只有達,達,達的聲音。

哈薩克毛氈
哈薩克家訪,有點商業化的項目。

哈薩克毛氈和蒙古包不一樣,據說前者的頂是尖的,而後者則是圓柱型,頂是平的。





這天天氣十分晴朗,蒙著大毛毯的毛氈內溫度很高,有如置身於高壓鍋內。



第一次喝到傳說中的鹹奶茶和黃油,覺得味道很特別,很香,並沒有不習慣的感覺。
桌上擺滿了小茶點,有奶酪奶酥,大多都是哈族人親手製作的,
毛氈內還有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供人照相穿戴。
大夥吃吃喝喝,屋主便拿起樂器為我們演奏了一傳統歌曲,感覺特別有味道。



我很喜歡那傳統的樂器,造型特別有邊疆感。

2006/04/28

烏魯木齊與五一夜市

等阿等,等到中午背起大背包走出華敏大廈的瞬間,有種想要尖叫的感覺
告訴自己:出發了冒險家!! 期待了幾個月的旅行終於要實現,
前方不知道是什麼在等待著我呢,一顆心像是要飛揚起來,這是在內地最後也是最精采的一站。

五個多小時的飛機不長也不短,忘了準備可以打發時間的雜物,心裡決定回程時用本小說路上看。
剛出機場就見到Angel的妹妹,一個人旅行原本有些擔心,真正到達烏市一切順利,
新疆也沒有外人想像的亂和可怕,女生一個人也是應付的來。

從機場到下榻旅社的途中,對於烏市現代化的景觀,事前已做好心理準備的我仍舊有些失望,尤其見到Sisley的巨型招牌看板時,覺得整個地球都快被這些連鎖的大型品牌佔領了,到處都是一樣,一樣的沒意思。

放完包朝向鼎鼎大名的五一夜市出發,五一夜市一看就是經過特別規劃的,每個攤位都有標號,如果是回族的攤位還會特別加上清真二字。地面上垃圾也有專人清掃,比起一些台灣的夜市還要規範,和我原本想像中十分不一樣。

整個夜市都是烤肉為主,引不起我太大興趣(要是阿火應該很開心吧)看著一串串羊肉羊腿,新疆煎餅,還有一堆不知名的內臟,最後選擇了雜燴湯嘗試,味道挺不錯。白痴的我問了一下裡面的成分,不小心說出豬肚兩個字,Angel妹妹嚇的連忙要我小聲點。知道回教不能吃豬肉卻不知道豬這個字連說都成為禁忌,周圍回教徒來來往往,好險沒有人聽見,在新疆被圍毆可不是什麼好經驗。

五一夜市裡面東西很便宜,耳環手飾等女生的小東西每樣只要三塊人民幣,看到價格整個人傻眼,這在台灣根本是不可能。 回程發現烏市2號公車基本上行經許多重要的點,如紅山、友好路等,南北向狭長的烏魯木齊路挺好認的。新疆比北京時間晚了兩個小時,九點多天才黑,抵達飯店已經十一點多,路上人潮仍不少,比起十點公車就停駛的上海,感覺人性化多了。台灣人還是適合夜生活的

2006/04/27

新疆遊十日行程

四月27~五月七號周日共十一天

4/27 晚上七點多到迪化,晚上九點以前check in 放行李 五一夜市 拿飛機票

4/28 南山旅遊跟團一日遊

4/29 4/30土魯番(火焰山-交河故城-高昌古城-蘇公塔(額敏塔)-坎爾井)

第一天︰吐魯番西段的交河古城,坎兒井,市區的巴扎,蘇公塔,晚上在市內逛;

第二天︰火焰山,阿斯塔那古墓葬,高昌古城,吐峪溝千佛洞,柏孜克裡克千佛洞

5/1 香妃墓,市區老街,大巴札,艾提朵爾清真寺

5/2早9點在喀什遠行戶外集合出發前往塔石庫爾干,預計7小時后到達塔縣,安頓好住宿后參觀高原之城和石頭城堡。

5/3早10點出發至紅旗拉莆,預計14點左右到達中巴7號界碑,參觀合影留念后返回塔縣。夜宿塔縣。

5/4早9點出發至喀拉庫裡湖,下午趕到卡湖扎營。

5/5全天卡湖徒步活動,觀賞穆士塔格阿塔,公格爾和公格爾九別峰,以及卡湖全景.下午17點向奧依塔克進發。三小時后到達,擇地扎營。

5/6上午十點輕裝徒步進入世界海拔最低的冰川,觀賞雪山聆聽雪崩,如果幸運也許可以看到。下午五點返回喀什市,途中觀賞沙湖,沙山全景和蓋孜邊檢站。晚上八點左右到達喀什市,夜晚觀賞喀什夜景;

5/7 返回烏市;大巴札; 返上海







裝備

1. 裝備︰爐頭、羽絨睡袋、沖鋒衣物、防寒衣服(黑毛衣、羽絨外套)、免洗褲襪、保暖衛生衣褲一套、、紅外套運動褲、手套、太陽帽、墨鏡、、手電、手機(充電器)、照相機(電池、沖電器)、乾洗手液、。

2 .適量的食品及適量的水(因為中間都有地方補給)

3. 感冒藥

4.上高原白天有個十幾二十度晚上零下5-8度的樣子

2006/04/03

黃山西海大峽谷

當照片展現在Sophie電腦螢幕上时,她說了句“You’re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是的,我有如夢中驚醒般,雲霧中的遠山峰痕,松柏的峻挺和倚山蜿蜒的小徑,是的,我的確是身在中國山水畫中。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登黃山天下無山",
黃山的遠近馳名讓我對這次旅行抱著相當大的期望。
華山在我心目中,是待在大陸近十個月中最震撼的景點之一,比華山秀麗俊險的黃山又怎能不讓人期待?

四月二號從黃山南大門搭上纜車到達,一路經過皆是人聲鼎沸,許多團員跟著導遊熙熙攘攘,擠在所謂的名松下拼命照相。我感到愕腕,黃山的美就在於這些觀光味過重的景點區嗎?

放下行李用過午膳,終於邁向夢幻景區之稱的西海大峽谷。 沿著山壁建成的小道約可供兩人並肩同行,右側是幾千公尺深的絕豁。人煙越來越稀少,最終只聽見我們的腳步聲。穿越過洞穴後是令人永生難忘的景色。連綿山巒環繞,陽光灑在山谷上,形成一層朦朧金色光暈。山谷散發出沉穩秀氣的魅力, ”静”籠罩著,遍佈著,召喚著。那是一種極致的幽美,全然忘懷世俗的幽美。 這山谷太美,美的令我覺得不真實。有個念頭覺得自己處在動畫世界中,類似宮崎駿的風之谷,那畫面是絕對的純淨自然。藍天光暈,青灰色山壁,翠綠勁挺的松,勁挺傲立的石,除了同行者,只有靜謐陪伴。

慢下了腳步,捨不得再前行,這山谷每一景都令人窒息,每一印入眼簾的震撼,都珍貴的像是瞬間就溜走了似的令我想要抓住。睜大了眼睛拼命想要記住這畫面的每一個角落,讓那震撼銘刻在腦海理。

造物者的鬼斧神工,提醒我現代社會快速運作的機制。荒謬,人類放棄了純淨的自然躲在稠密牢籠中,竭盡所能用人造的一切物質把自己團團包圍。

這山谷的美讓我省悟到世界有好多美等待著被探索,正好對比著此行前我混亂而失落的心情,像是事前早已故意安排好一切的樣子,讓我領悟。原先在上海覺得沒有意義的忍耐此刻都”意義”了起來。這一谷一景,已足夠。

在谷底踽踽而行,總能在坡峰見到人間美景。

2006/03/31

黃山遊行程安排

1.行程

331晚上火車從上海錢一天晚上坐到屯溪約早上八點到雲海樓會派人來接

N518/N519 空調快速 上海=黃山 (上海22︰02發車---黃山次日8︰50抵達)



401第1天到黃山先去徽州古民居宏村和山腳下的翡翠谷看看,晚上住在雲海樓﹗



402第2天一早從我們雲海樓乘車至雲谷寺索道-----白鵝嶺---黑虎松---始信峰---北海--團結松---西海----排雲亭----下西海大峽谷--步仙橋---白雲景區----天海---光明頂(看日落)右轉(左轉去飛來石)到北海或西海住宿。



403第3天早上在獅子峰看日出---北海早餐---上光明頂---天海----鰲魚峰---鰲魚洞或一線天----百步雲梯---蓮花峰腳---玉屏樓從迎客松處步行下山---蓬萊三島---天都峰---半山寺---立馬橋---慈光閣坐車子到山下湯口。



可以坐市區下午3︰50分到上海的的直達汽車,如果趕不上這趟車也可以先到杭州,然後再從杭州轉車去上海





2.汽車交通班次

屯溪(黃山市區)──上海 (車號︰皖J01896)

開車時間︰ 15︰50 發車地點︰屯溪汽車站



PS. 後山從雲谷寺--白鵝嶺這段幾乎是沒有景色,從觀景的角度都建議遊客坐索道,前山慈光閣--玉屏樓這段還有些景色建議可以徒步



3.費用(人民幣)

上海到黃山硬臥170/人

火車站到雲海樓10/人

翡翠谷門票42元/人,

雲海樓住宿30/人

黃山大門票200元/人

山上住宿︰經濟床125元/人

鎖道65/人

回程車費 170以內/人

食物 200以內/人

其它各景點之間車費100以內

2006/03/27

上海科技館

剛出地鐵出口,一座巨型的中國天象儀映入眼簾,背後是羅馬競技場式的拱型廣場。

不僅是一座科學博物館,東方演藝廳,世紀公園,新開發地區的建築規模總好像暗示著用不完的空間。
大片玻璃建構而成的科博館裡面有十二個主要展廳,外加三四個劇場和一些臨時性附贈的展覽。
從中午不休息地逛到五點鐘閉館,還是有很多看不完的東西。

一開始和Angel先去人體館做健康檢查測試,
發現兩人幾乎每一項都停留在同年齡女生中”極差” 的等級,心裡很惶惶不安,
回去以後要開始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畢竟辦公室待久了,OL這個身份會把健康啃食殆盡的。


比較有趣的是視聽娛樂館當中的”鬼屋”。大家進入一個屋子內戴上耳機,原本覺得只有聲音應該很無趣,沒想到效果很不錯,砸玻璃,門開啟的聲音,斧頭剪刀在額頭前面,喀擦喀擦,小女孩在耳邊吹氣…那音效真讓我起了雞皮疙瘩。

進入生物館和地殼館的時候,想起許多國中的回憶,記得以前理化課實驗總有人要搶著看顯微鏡,小組中有人為這是吵的不可開交。草履蟲是學生研究單細胞生物的最佳良伴,哪些微生物沒有細胞核… 我的腦海中浮現許多B4大小的小考考卷,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問題選項,還有血友病或色盲基因的推算… 摩氏硬度表,滑石方,瑩磷長,石英黃玉鋼金剛… 地科館的礦物讓我想起在中山女高一年級變態的地科期末考,老師將24種(好像是這個數目吧)礦物放在不同展示桌上,隔成一個一個,每個人只有三十秒時間,判斷出是什麼岩石,然後就必須進入下一個礦物隔間,沒有回頭的機會。還記得當時的老師很得意地說,只有中山女高才能做到這種考試,因為當時只有我們同時有優秀的學生,和全國高中首屈一指的完善設備。

國中的我們多麼幸福阿,是一個什麼領域都要學習,除了學習而不用考慮其他事情的單純歲月。
現在的我已經忘記怎麼算電阻,對於聲波長短頻率大小質量守恆…都感到些陌生。
可是我憶起這世界上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憶起大學那堂生物課的欣喜,那是繞了幾年又接觸喜歡領域的感動。世界不是只有討人厭的上司,加班,房租和多少年後才不用給人打工等事情。
我很喜歡那個可以任意學習的時代。而願意的話,那時代可以是任何時候。

2006/03/24

三月,是春天,也是新生。

隨著天氣的好轉,最近一直不停地在散步,

走,走,走。

走過熟悉的住宅,通往公司的道路,熱鬧的徐家匯,上海體育館,靜安寺,人民廣場,外灘。

經過許多好熟悉的地方,都是我這七個多月來在上海經常駐足的地方。

走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城市對我是多麼熟悉又同時陌生。



很久沒有時間好好欣賞人行道旁的梧桐,圍牆裡面常常是舊時代遺留的老洋房,

有巴洛克風味的,紅磚的,還有南歐米白色系列的。

華山路上有好幾家別具風味的餐廳,舊官人妻妾遺留的中式庭院,

從來沒發現隔壁有個上海戲劇學院,裡面的建築看上去不是小劇場就是適合拍片的背景,

玻璃隔成的牆,線條色的框架,說裡面就學的人像小貴族一點也不過份。


常常從浦東或黃浦江岸上遙望外灘那一排歷史悠久的銀行古蹟,卻是第一次

在打著夜燈的步道上,仰視那些石柱雕花構成的外國遺跡。

張信哲開的三千居,宏偉的上海圖書館...



雖然沒有自然風景,我還是挺喜歡這個城市的

當初想像張愛領小說裡的上海,那種味道也許消散了許多,

但還是若有若無地收納在隨處的一景中,角落裡,

等著你去味道一番。

2006/02/22

梧桐與站牌

小白領是最最無可奈何的一族

他們被社會寄望些許期待

偶爾擺擺味道能夠騙得專櫃小姐向你推銷三個月薪水仍買不起的皮包

昂首闊步走進公司大樓會有人禮貌地為你拉門

藍領的無領的對你這麼看得起地一望

劃開了知識份子與勞動階級的界線

背上朝九晚跑不掉的責任



在繳稅的時看見自己榜上排名成績不錯,卻怎麼也沒辦法高興

脫下西裝革屢是一邊喝酒暗罵主管心裡對上個月暖氣帳單耿耿於

工作和大老闆搭同一部電梯,卻離寄望的上流生活總差那麼一步

看似小步的一線之隔,隔著一幢怎麼也穿越不過的階級



前天晚上決定用一種新的眼光看世界

別覺得自己總在接受磨練

結果昨天開始就接獲一連串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完全激發起我的興趣



走在通往倉庫的道路上

發現穿著大衣穿著高跟鞋的我和週邊道路行程有趣的對比

從沒住過鄉下的我,現在每天到鄉下上班

路邊的人煙稀少還有座小橋

黑色快要暗下來的時候

發現道路兩旁的梧桐枝幹筆直著挺立著佇著

只有一班公車的站牌

想起高中天天等車的心情





我喜歡站在站牌下

一個人,看天暗下來,還有梧桐陪我

2006/02/17

落雪

今天的上海下了一場中雪

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
隔著窗簾飄見那一景



感覺還是不錯

2005/12/18

南京記行

早上十點多到達南京,一下車感受到超低溫的寒意。
打滴前往同事家,南京市區整治的不錯,種植了很多樹木、綠化的很好。
街道挺乾淨的又不會太過擁擠,在Jay家受到他媽媽熱情中飯款待
(意外發現蘇北菜風味跟台灣比較接近呢,不過稍微偏鹹)。

安置好行李後撘公車到中山陵公車上看到古老的城牆,東郊區溫帶的植被的,許多落葉的樹木看起來筆直蕭條,好愛這種冬天疏落的風景,那是在副熱帶的台灣不可能看到的景緻。


覺得自己好像置身在電影中的北國(其實南京緯度沒有那麼高),或是瓊瑤劇中郊外的某處,看到這些樹木我和台灣同事瘋狂拍照沉靜在大陸同事難以了解的情緒中,對他們而言那些景緻跟吃飯喝茶一般毫無特別之處。


到達中山陵,感動難以言喻,記得三月連戰訪問大陸時我還在電視上看到那許許多多階的樓梯,沒想到一眨眼自己居然親身體驗,機緣這種東西真是難以預料!中山陵有四道牌坊,以藍白顏色為主,沿途的大道寬敞,向前方瞻仰是國父的陵墓,向後邊看是群木環繞的白色大道。台階一共392級,不過至今我也沒深究那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放置國父的大廳有氣氛肅穆莊嚴,大門由厚重的金色金屬制成,石棺由玉石打造。天花板是青天白日標誌,和中正紀念堂上面的類似(中正紀念堂整個精仿中山陵),繞著石棺一圈,很難想像歷史課本中的偉大人物就真真切切地躺在裡面。 之後來到靈古寺,關於這個寺廟歷史眾說紛紜,每個告示牌寫的都不盡相同。


我們登了九級的塔看到紫金山風貌,三種顏色映入眼簾,綠、灰、黃顏色的山林錯落山頭,我想秋季來的時候轉紅的葉一定更美。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佈滿苔痕的古老城牆特別引發思古之幽情,這時候天色漸暗,太陽漸漸落下後溫度更低,因此明孝陵給我的感覺就是颯然寂寥。最特別的是神道,在十月份介紹家鄉時,同事介紹了這條擁有許多動物石碑的神道,讓我對南京充滿嚮往,沒想到此期望竟這麼快就實現。神道主要分成兩條,一條上面擁有文臣武臣相對,另一條有六對動物,鎮守神道兩旁,象徵純潔吉祥之類的意思。



晚上至夫子廟展開美食行。南京夫子廟是我在大陸快半年以來第一次有接近台灣夜市的感覺,除了食物,和台灣一樣有賣衣服飾品寵物等小玩意,還找到了大陸的”十元商店”(商品大概人民幣一到三元不等),有種懷念的感動情緒。想想以前在清華常跑去十元商店尋寶,這次就也進去亂翻,居然找到我們需要的道具真是不可思議


夫子廟是熱鬧的小吃街,吃了臭豆腐、假的撒尿牛丸,南京特產的赤豆元宵(就是紅豆,挺好吃的)燒賣,只有形狀顏色不一樣其實餡都一樣的糕餅、沙鍋、不顧禽流感威脅吃了鴨血湯,包了糯米甜甜的耦,大家都撐到不行,南京物價較便宜,吃了一堆也沒花多少錢。



第二天上午到總統府,早上吃完熱呼呼的水餃和湯圓,搭公車出發。總統府為當年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當年規劃的耗費無數時間金錢,但是被湘軍燒了七天七夜現在只剩下建築大體規模了。



後來國民政府首都設立於此,因此館內有一些國父蔣公的辦公室,史料館等等。總統府我興趣不大,許多文物建築都是複製品,而且我本人很不喜歡民初那一段歷史(一天到晚軍閥混戰)。看看蔣公當年的辦公室到還挺有趣,當年開會的藍色水杯為了防盜還粘在桌巾上,挺搞笑。




下午至玄武胡,是六朝皇家花園。玄武胡中有四個島,在低溫中我們步行把所有景點逛完,被南京同事讚嘆很強。冬天不是旅遊旺季,週一人又特別少。整個景區幾乎沒有其他旅客,感覺特別悠閒寧靜,被古老城牆環繞的湖面,帶著些寒意。島中櫻花荷花都凋零了,大道兩旁的梧桐和杉樹筆直地矗立兩旁,愛極這樣的林樹荫大道,貪戀踏出的每一步伐,唯恐走完了這歩道,下次不知為何時。



湖南路餡料豐富的梅花糕(底層還有豆沙超滿足XD,牛肉丸雞汁湯包烤羊肉串,福建扁食小渾沌(肉很細口感很像蝦,兩元人民幣一碗有十幾個),清涼排骨湯還有很甜但是我很愛的江蘇麥芽糖。


晚上火車回到上海,整個行程在冷風中順利結束,南京真的是個充滿歷史風味又不乏自然景觀的城市。

2005/08/23

烏鎮

江南五個水鎮之一是

中國政府挺注重的景點



不知道兩條線路位置不一樣

跑錯地鐵又重新出站

其中有人走失

最後還用手檔門讓大家進車箱

真是千鈞一髮

擔心差點趕不上讓中國同事緊張到快跺腳





車程單趟就大概兩個多小時

是一個古樸的小地方

據說劉若英和黃磊之前有在那拍過似水年華連續劇

不過因為沒有人看過

只好對著立志書院望塵興嘆



烏鎮有宋代建成的道教寺院

藍染布坊

古籍圖書館

光緒年間的當鋪

渠道小橋流水



還有充滿陳香的釀酒場

除了遊客多了些

還真是個蠻有味道的小鎮

回程成為傻傻的觀光客

買了據說是最高檔的"胎菊"茶





最後去一家東北三人大骨湯王火鍋店

享受用大骨頭熬出的湯頭

味道很讚羊肉也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