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場看到擺在首位的兄弟,知道想必是出版商熱推的新品。看了許三觀賣血記後,對余華這個作家不由得刮目相看。他的作品超乎了他年齡應有的文風,是深得我心的作家類型。
往烏魯木齊五個小時半長不短的飛機令人坐立難安,回程毫不猶豫地買了本兄弟上集。在飛機昏黃燈光下我度過了感動的五個小時,縱使仍然跳脫不出”活著”或其他前期作品的風格,我依然深深地為家族悲劇牽引,隨之文革血腥洗禮的劇情糾揉心念。就像祖父母輩老生常談的故事,那故事的真實和震撼,每聽一次都為之動容一次。
宋凡平始終以堅強微笑地面對一雙兒子,那情節彷彿是美麗人生的中國版。忍耐忍耐再忍耐,從故事開始偷看女生廁所被抓的李光頭到交代其家庭一路走來的慘劇,恍恍惚惚,分不清作者到底想表現深刻的家庭感情還是詼諧?
在機上灰暗的燈光下,還是很不爭氣地感動落淚了,當看到宋慘死的暴力摹寫。氣憤世間為何總有這種不人道的手段。
回到上海迫不及待地買了下集。
然而看到一半卻不禁嘆氣。風格轉化對作家來說是重要的,誰都不希望被定位總是一樣的文風筆風。但下集過於荒誕的社會現象描述讓我用不到看上集一半的時間就迅速掃完。感覺前後兩本書的連貫性過於薄弱,上集的親情在下集似乎找不到落腳之處。前面鋪成這麼久的基礎瞬間瓦解,但是到和故事開頭偷看女生上廁所的段落前後呼應。
余華對現代社會的譏諷顯然於紙上,可以理解他想表達什麼。原本濃厚的兄弟之情,腐敗於那麼骯髒不堪的源由。但玩世不恭的故事要寫的吸引人,而不讓人感覺像在讀八卦報導,就不是容易的功夫了。厚厚的下集,只有宋剛臥軌前那天空和飛鳥的描寫,瞬間覺得心觸動了一下。
我們生活的社會就像這故事的轉變一樣,許多傳統的,美麗美好真摯的,徒留下狗尾續雕的現代版,且還不是出自於刻意突破文風的作家之手。
可惜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